投资分析丨国企股行情与“中国特色估值体系”

国企股行情与“中国特色估值体系”
(日期:2023年2月21日)
一、事件:
近期,部分低估值国企类股票涨幅较为出色,已经成为A股市场的一个热点板块。
例如,从1月份以来,
浪潮信息(000977)涨幅已达到72.17%,
航天晨光(600501)涨幅已达到69.40%,
耀皮玻璃(600819)涨幅已达到54.98%,
科大讯飞(002230)涨幅已达到54.31%,
安徽合力(600761)涨幅已达到51.71%,
南网能源(003035)涨幅已达到48.68%,
中远海科(002401)涨幅已达45.36%,
中国电信(601728)涨幅已达43.20%,
徐工机械(000425)涨幅已达40.43%,
光迅科技(002281)涨幅已达到36.77%,
航天工程(603698)涨幅已达35.37%,
太极股份(002368)涨幅已达34.80%,
杭叉集团(603298)涨幅已达34.56%,
华电重工(601226)涨幅已达34.51%,
涨幅均明显超越大盘指数。
二、分析点评:
首先,部分国企类股票表现出色,与证券市场相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和引导有关。
去年11月份,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首次提出“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”概念。
他表示,要深刻认识我们的市场体制机制、行业产业结构、主体持续发展能力所体现的鲜明中国元素、发展阶段特征,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,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,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,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。
接下来,12月初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完成新一轮《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》和《中央企业综合服务三年行动计划》,主要是服务推动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。
12月中旬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经济工作“五大任务”之一是切实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深化国资国企改革、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。
强调“针对社会上对我们是否坚持‘两个毫不动摇’的不正确议论,必须亮明态度,毫不含糊,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,坚持分类改革方向,处理好国企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关系”。
这些引导和相应的政策举措,都在一定程度上利好国企,有利于国企类股票估值水平的提升。
其次,国企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多条战线上,其中有相当一部分(甚至是较大部分)的国企已经取得了行业内的优势地位,比如说属于掌握核心技术(比如说一些国防军工、高端电子通讯科技等领域),或者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(如央企基建类公司)甚至拥有历久弥新的品牌(如酿酒等等),成长性并不差,有的公司甚至是处在朝阳行业,未来的成长前景较好,但国企类股票在A股市场中并没有按照理性的估值方式来定位,部分国企股票以其基本面来看,估值水平明显低于民企。
数据显示,2021年以前,民企净利润增速通常高于国企,2021年开始到2022年第三季度,国企净利润表现开始好于民企。
但是盈利局面改变了,估值上却出现背离。
2021年以前民企市盈率(PE)为国企市盈率(PE)的约2.28倍至3.44倍,2021年之后,在国企盈利能力持续强于民企后,民企市盈率(PE)相对于国企市盈率(PE)的倍数反而升至4倍以上。
第三,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,国企的财务特征在过去几年得到了优化或控制(2015-2017年中央在推进“去杠杆”的宏观政策,主要实施对象首先就是国企),而在目前新一轮宏观经济即将复苏的背景下,国企获得信贷资源从时间上看领先于民企,从数量上目前也估计领先于民企,因而有望率先获得经济复苏的效果。
金融数据显示,自去年下半年以来,政府部门积极融资以稳定经济大盘,在此背景之下,中央国企和各地方国企必然也是主动融资和稳经济大盘的生力军,而相比之下,最近2年民企在疫情反复和宏观经济低迷的背景下,投资意愿淡薄,信贷意愿不强,因而在目前疫情宣告结束大流行、宏观经济正在复苏的背景下,国企无疑先行了一步,有望抢占市场先机。
综上所述,拥有较好市场地位的国企,在“国企改革”、“强化公有制的领导地位”、“宏观经济复苏的带动者”、“低估值”、“证券市场管理层喊话”等多重利好的推动下,股票价格出现良好涨幅,属于理性行为,且行情在后市有望向纵深发展。
三、后市建议:
综合看,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挖掘国企类潜力股:
(1)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:比如说企业规模较大、市场地位较高、技术水平领先、品牌力较强。
(2)从产业的生命周期的角度看,行业处在成长期尤佳,处在成熟期的也可以考虑,但需要避开衰退型行业。
(3)公司目前的杠杆水平不要太高,应该是从原来相对较低的杠杆水平开始逐步加杠杆的比较好。
(4)相对于同行业的国企,股票的估值水平较低。
四、风险因素:
(1)宏观经济复苏进程不达预期;
(2)美联储继续加息扰动全球金融市场;
(3)国际地缘政治变动、中美关系出现波动,等等。